员工食堂食品安全提示---乳制品行业的最新解说(二)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9/3/13 11:39:12

2.1.我国目前以发展灭菌奶为主

乳制品按杀菌方法主要分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。巴氏杀菌乳需低温冷藏储 存,保质期较短。因此运输半径也较短,主打新鲜概念。灭菌乳经过超高温瞬 时灭菌处理后,达到商业无菌标准,无需冷藏,常温下保质期可达6个月以上, 适宜长距离运输,但其中营养成分损失相对巴氏奶大。

消费者选择巴氏奶还是常温奶受社会文化、奶源分布、维度地域等多种因 素影响。据Euromonitor数据,欧洲将近70%的国家饮用灭菌奶,比利时灭菌 奶占比为97%,西班牙为96%,法国为96%,葡萄牙为93%,意大利、德国约60%。 法国虽首创巴氏奶,但该国消费主流为灭菌奶。英美、新西兰、澳大利亚、加 拿大、日本、芬兰等国以消费巴氏奶为主。同时,一般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, 冷链成本高,以饮用灭菌奶为主,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,更多消费巴氏奶。

此外,选择巴氏奶还是灭菌奶与本地优质奶源的分布有关。当某地奶源地 集中,兼顾便利性及辐射全国的考虑,该地往往会选择灭菌奶为其主流产品。 而如美国、新西兰等国,其牧场分布相对均匀。牛奶生产基地距离消费者相对 较近,而且交通发达,有利于冷链的展开。同时,上游产业结构基本上是大规 模牧场+自然放牧+自动化生产,奶价也较低。

按我国具体国情,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将以发展灭菌奶为主。我国内蒙古 呼伦贝尔草原、黑龙江安达草场和天山南麓地区气候适宜,牧草种类繁多,是 我国最好的奶源供应地。早在2000年以前,国内乳制品市场以巴氏奶为主, 市占率约80%。但由于巴氏奶对储藏、运输设备要求较高,加之辐射半径有限, 逐渐被保质期长、适宜远距离运输灭菌奶所取代。按我国主要奶源地处于北方 的具体国情,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仍将以发展灭菌奶为主。

2.2.掌控上游是乳企发展核心

2008 年之前,在需求推升下,我国牛奶养殖呈爆发式增长,从年产1000万吨以下快速上升至年产3000万吨。三聚氰胺事件后,行业开展整顿,上游 增长放缓。2013年行业倡导规模化养殖,散养户退出过快导致奶荒,生鲜乳价 格在短期内大幅抬升随后回落。近年来,各地继续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,奶牛 存栏量下滑的同时,奶牛单产的不断提高保证了国内牛奶产量基本维持稳定。

掌控上游是乳制品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。伴随消费升级,国内生鲜乳供给 处于短缺状态。而牧场建设周期及奶牛引进繁育周期较长,往往跟不上需求增 速,我们预计未来的生鲜乳价格将缓慢震荡攀升。对液奶企业来说,掌控了上 游牧场可稳定生产成本,也可保障生乳供给。而对于奶粉企业,掌握上游优质 奶源更是意味着公司强大的品牌和产品力,也是奶粉企业重点发力的目标。

国外生鲜乳由于养殖成本低廉,奶价常年低于国内,但欧洲常温乳制品运 至国内后,渠道利润已经很薄。当国内外奶价价差变化时,进口乳制品和国产 乳制品互相替代。此外,进口大包粉作为国内乳制品的部分原料将缩小国内外 奶价价差。其他成本方面,包材及辅料成本分别占乳制品企业总成本15%、10%。 包材价格从2018年年中开始逐步回落,而辅料价格近年来一直保持低位。一 般包材及辅料成本变化3-6个月传导至终端,未来,行业该部分成本有望改善, 对冲生鲜乳价格抬升。

2.3.液乳消费升级,关注低线、高端及酸奶增量

经济发展水平,人均收入情况及膳食结构的差异造成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 偏低。2016年,我国人均液体乳消费量17.67kg/年,低于日韩及欧美国家。 而我国各地人均乳制品消费接受程度也并不均匀。国内城镇地区液乳消费量大 于全国平均和农村地区。上海、北京等中心城市及华北华东地区乳制品消费金 额较高,中西部及华南地区消费金额较低。

预计低线市场潜力将贡献乳制品量的增长。目前,我国一二线及东部部分 三线城市液奶渗透率较高,而内陆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渗透率相对不足。随 着城镇化进程和中西部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及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,预计我国 未来乳制品增长空间将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及三四线农村地区。

高端白奶及酸奶市场将贡献乳制品消费价格的增长。随着消费升级,乳品 市场也在不断追求高端化产品。高端的范畴包括生鲜乳奶源、果粒混合型产品 等。从各品类上看,高端白奶增速大于基础白奶。常温酸奶、常温乳酸菌饮品 保持近30%增速,而功能奶和儿童奶呈现负增长。

近年来酸奶市场发展较快。特别是光明引入常温酸奶,解决冷链问题后, 饮用场景拓展,品类增速加快。据CMMS市场调研,消费者在饮用酸奶时更多 考虑的是营养、好喝,而在饮用白奶时更多考虑营养健康及饮用方便,这使得 酸奶复购率相对更高。同时,酸奶单价较白奶高,未来整体市场规模潜力较大。

2.3.乳粉关注消费升级及渠道下沉

从2011到2016年中国婴儿奶粉销量年复合增长率10%,销售额复合增长 率15%以上。整体来看,目前婴幼儿奶粉终端零售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左右, 渠道利润丰厚,约为40%-50%。

奶粉市场规模扩张受二胎政策,母乳喂养减少等因素影响。2016年,二胎 政策放开后,我国人口出生率出现提升,2016年人口出生率12.95‰,2017年12.43‰,虽相对十二五期间有所提高,未来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。 而随着我国职业女性比例抬高,母乳喂养率开始逐年下降,2013年之后,再未 有相关数据统计。针对这一问题,国务院提出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(2011-2020)年》,以推动母婴设施的建设。目前,许多母婴店,对中低端奶粉打折促销,作为引流,同时引入有机、进口、超高端奶粉,利用线下导购进行主动营销, 推升高端奶粉销售,以获得盈利。

国产品牌不断追赶国外品牌。在2017年,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市占率前 五名分别为雀巢、达能、飞鹤、美赞臣、伊利。雀巢、达能终端销售额超150亿,飞鹤美赞臣超100亿,伊利、菲仕兰超50亿,国外龙头品牌占据优势。 价格方面,国外产品价格高于国内,据商务部数据,目前国内品牌婴幼儿配方 奶粉均价由2013年的154.26元/千克提升到2018年的183.37元/千克,国外 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均价由2013年的201.45元/千克提升到2018年的230.02元/千克,年均复合增长分别为2.92%、2.24%。国产品牌呈追赶态势。

注册制出清红利后,行业驱动力主要来自消费升级和渠道下沉。2018年婴 幼儿配方奶粉行业正式实行注册制,提出获准注册品牌才可在国内销售,并且 单一品牌不能超过三个系列九种产品配方。因此行业内大量杂牌、贴牌代工产 品和未获许可的奶粉品牌退出市场,腾出的市场空间被各大型知名乳企抢占。 由于中国母亲对婴幼儿的偏爱,乳粉行业一直以来主打消费升级。未来,随注 册制出清红利逐步消散,行业将更加注重品牌打造和新产品新概念的提出。此 外,随着三四线城市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,低线城市群体也倾向于给孩子消费更高端的婴幼儿配方奶粉,因此低线市场的消费升级红利更大。